在本号对被教育部“加强认证审查”的泰国易三仓大学、菲律宾圣保罗大学的中国职教印记进行跟踪之后,教育部留服中心近期又发布《关于对部分国外院校学历学位认证加强认证审查的公告(八)》,这是从2024年7月开始,短短10个月间,留服中心第四次发布“加强认证审查”的公告景逸策略,累计已涉及30所国外院校。
其中,菲律宾有10所,是数量最多的国家;其次是蒙古,有9所。法国有4所,泰国有3所,印度有2所。此外,印度尼西亚以及新加坡各有1所院校被列入。
除了泰国易三仓大学、菲律宾圣保罗大学之外,被教育部“加强认证审查”的其它28所国外院校,在中国职教领域留下了怎样的印记?这些“职教印记”又有什么规律可循呢?
本篇将集中进行梳理。
一、招生时都自称“国际名校”,一查世界排名均“未被收录”THE、U.S. News和QS的世界大学排名,是全球范围内认可度最高的三个大学排名体系;而我国的985、211、“双一流”也是广为认知的优秀高校标准;因此,在这些被教育部“加强认证审查”的国外大学中文官网或招生简章中,随处可见上述表述,给这些不知名的大学营造出一派“国际名校”的感觉。
展开剩余92%在泰国格乐大学(Krirk University)的宣传材料中,把自己比作“与中国985院校齐名”、“QS 名列前茅”;莱西姆大学自称“菲律宾综合排名第10”;事实上,它们与自称“泰国哈佛”、“与清华北大一样”的“亚洲名校”泰国易三仓大学、号称“含金量相当于中国 211 高校”的菲律宾圣保罗大学一样,在近期公布三大全球大学排名中,都难觅踪影。
菲律宾基督教大学(也称菲律宾克里斯汀大学),官网介绍其是菲律宾68所拥有“自授学位权”的大学之一。但其实在我国教育部将其列入“加强认证审查”之前,2023年8月,菲律宾高等教育委员会(CHED)就明确发布通知,对这所大学在违规跨国招生、开展全在线课程等方面的违规行为进行明确约束。当然,在对中国的宣传推广材料中,它对此只字未提。
打着“国际名校”的旗号,在中国开展招生宣传,但实际上在近期全球主流大学排名中均“未被收录”,甚至在所在国都已经被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禁令,那么,这些被我国教育部“加强认证审查”的国外大学为什么还能在中国找到生源?人们到底看中了它们的什么呢?
二、“零门槛”读硕博、“免联考免语言成绩免出国学习”学历提升在《围城》中,钱钟书描述了子虚乌有的“克莱登大学博士”在那个时代的际遇。
但在互联网时代,一所国外大学是否存在?是否是“国际名校”?全球大学排名情况如何?其实并不难验证。那么,对于那些涉嫌在招生中夸大其词、虚假宣传的国外大学来说,报考它们的人到底看中的是什么呢?
还是以泰国格乐大学为例,在宣传材料中,全日制博士项目,明确提到“集中假期授课,免联考,免雅思免托福”。
菲律宾圣多米克沙维奥学院硕博留学项目宣传材料中,除了承诺“无需雅思或托福成绩”,还直接宣称“硕博阶段无需到校上课”。
菲律宾莱西姆大学的招生卖点是:“无需发表核心期刊、毕业论文无需盲审”。对于国内那些准备辛辛苦苦攻读正规大学硕士博士学位、为毕业论文和核心期刊绞尽脑汁的教师和学生来说景逸策略,这个刺激可以算是足够精准。
不止如此,莱西姆大学的博士项目还有“随堂翻译、论文答辩辅助翻译”等服务,直接解决了担心语言问题的学生的后顾之忧。
这些“水分十足”的“水硕水博”项目,为什么能在中国招到生?
毫无疑问,不能排除有人想钻政策空子、走捷径的情况。无论是公开招聘事业编、大城市落户,还是职级晋升、岗位提拔,有博士学位都意味着能获得一个有利位置。利益所在,就难免有逐利行为产生了。
最近几年来,无论是“邵阳学院砸1800万引进23名菲律宾博士”,还是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批量引进10名事业编博士,都广受媒体报道,事件背后,是人们对社会公平的关注。
根据《中国新闻周刊》的报道,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赵志群表示,如果有人通过“捷径”更容易地获得学位,或者在就业和职务晋升竞争中得到更好的机会,“我觉得这对那些踏踏实实,正儿八经努力读书的博士生来说,显得特别不公平。”
三、“助力”职业院校“升本”“升职称”“升学历”的“三升”印记与泰国易三仓大学、菲律宾圣保罗大学类似,其它“国际名校”在中国职业教育领域留下的印记,往往与学校或专业升本、教师提升职称、学生提升学历相关。
由于无论是专业升本,还是学校升本,都对博士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比例有明确要求。为了达到这一指标,一些院校组织教职工利用寒暑假“读博镀金”的事,也经常见诸媒体报道。学校在“专业升本”之际,“选派”教师去攻读博士学位,这样的操作方式,在专业升本或学校升本的高职院校年报中也有提及。
另外,由于学生高职毕业后大多只有大专学历,对于渴望获得更高学历的学生和家长来说,多花一些钱,就能轻松拿到本科、硕士甚至更高,不失为一条“现实可行”的道路;而对于学校来说,“推荐”学生给到这些国外大学,应该也是可以获得经济利益的。
以下是被教育部“加强认证审查”的这些国外大学,近年来与中国高职院校一些交流合作情况,均来自公开信息。
东营职业学院(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C 档),与菲律宾基督教大学(菲律宾克里斯汀大学)就“教师访学培训、招收留学生、合作办学”达成过“初步合作意向”。
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(高水平专业群(A 档)建设单位),2022年9月19日,该校与菲律宾克里斯汀大学举行了签约仪式,以及系列合作基地共建授牌仪式。该合作提到了利用双方优势,在“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、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”展开合作。
惠州城市职业学院,该校是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。2023年5月10日,该校与菲律宾克里斯汀大学举行合作办学签约仪式。根据签约仪式上的说明,合作主要涉及推进双高建设-国际公共实训基地、国际人才培养、教师学历提升等。
安徽职业技术学院,在该校发布的“2023年度高层次人才拟引进人员名单(第二批次)”中,包含一名毕业于菲律宾莱西姆大学管理学专业的博士。公开信息显示,该位被引进的人才后续已担任该校的营销教研室主任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泰国格乐大学与众多国内职业院校开展过合作,是留下职教印记最多的国外大学之一,尤其是在被教育部“加强认证审查”之后,更是加快了与中国高职院校沟通交流的频率。
东营职业学院:该校与格乐大学有“交换生”项目。
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:该校为自治区级“双高”院校,2025年4月21日(在相关项目已经被教育部列为“加强认证审查”之后),泰国格乐大学代表团到访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,双方希望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、师资队伍建设、学生交流等方面达成深度合作。
绍兴职业技术学院:2025年5月(也是在泰国格乐大学相关项目已经被教育部列为“加强认证审查”之后),与泰国格乐大学达成合作共识,其中重点推进的领域包括“专升本/本硕连读/硕博连读联合培养”,并计划于2026年春季启动首批合作项目。
汕尾职业技术学院:2025年3月(还是在泰国格乐大学相关项目已经被教育部列为“加强认证审查”之后),发布与泰国格乐大学联合开办的“3+2专本连读国际班”招生信息。
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:2024年4月,该校发布了与泰国格乐大学开展的“四年专本贯通培养”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春季招生指南。
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:2021年4月,该校发布了与泰国格乐大学合作的“专本、专本硕连读”合作办学项目推介。
武汉光谷英才技工学校:2025年5月(在泰国格乐大学相关项目已经被教育部列为“加强认证审查”之后),与泰国格乐大学签署合作协议,将重点开展“师生双向交流”、“课程共建与学分互认”、“学术与产业合作”以及“升学直通渠道”等合作。
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:2024年12月,该校有师生赴泰国格乐大学进行为期5天的研学交流。
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:2021年与泰国格乐大学签署中外合作办学协议,合作内容提及“教师留学深造”。
巴中职业技术学院:2019年7月3日,与泰国格乐大学举办了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班开班仪式。
云南轻纺职业学院:2023年7月,与泰国格乐大学举行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,将在“师生学习与提升(专升本、专升本硕)、师生互访、教师的博士学历提升”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。
上述国内职业院校中,在公开信息中显示出学校层面“升本”诉求的,有如下几所:
东营职业学院。根据该校官网,学校在2023年4月召开的第二次党代会上,提出了“创优升本”的总体发展目标,开启创建高水平应用型职业技术大学新征程。
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。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于2024年10月14日发布《关于拟申请设置高等学校的公示》,拟向教育部申请以该校为基础,设立新设本科层次职业学校“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大学”。
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。根据济南市人民政府2021年发布的文件,“支持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、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、济南职业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”。
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。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于2024年8月9日发布《关于拟设立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大学的公示》,拟以该校为基础设立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“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大学”。
巴中职业技术学院。在与格乐大学的研究生班开班仪式上,校领导发言时明确提到,学校正处在加快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,积极做好本科办学准备,储备师资,为学校升本创造条件。在2023年9月6日该校通过领导留言板的回复中称:“巴中市政府大力发展高等教育,推进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本科工作并纳入巴中市‘十四五’发展规划。目前,学校正在积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筹建工作”。
至此,对于教育部留服中心近期连续发布“加强认证审查”的公告中涉及国外院校,它们在中国留下的职教印记,已梳理完毕。
不难看出,这些打着“国际名校”旗号、以“轻松”拿硕士博士学位为条件的国外大学,近年来与我国的高职院校开展了为数不少的合作交流景逸策略,也确实发出去不少硕士博士文凭,但这些院校的实际成色、这些文凭的真实含金量,相信用人单位都应该会心里有数。
你是否对上述30所国外大学有所了解?请在评论区说出对他们的印象。发布于:北京市实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